联系方式
发行周期:
月刊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编辑出版:
《上海医学》编辑部
联系地址:
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
邮编:
200040
电话:
021-62178606
传真:
021-62178606
邮箱:
smasmj@shsma.org.cn
ISSN:
ISSN0253-9934
CN:
CN31-1366/R
收款账号:
1001255309008900719
账户名:
上海市医学会
开户行:
工商银行上海市静安寺支行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群贤毕至聚申城,不忘初心启新程——记《上海医学》杂志第六届编委会成立大会

发布时间:2017-08-25


2016922日,《上海医学》杂志第六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大讲堂隆重召开(图1)。上海市医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院士,上海市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颜世洁教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处室负责人,上海市医学会主办的多种期刊负责人,以及60余位《上海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合影留念(图2)。

                         


1  《上海医学》杂志第六届编委会成立大会现场

2  《上海医学》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合影

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颜世洁教授主持(图3),颜秘书长首先介绍了《上海医学》创刊近40年来的办刊情况和本次编委会的遴选过程。《上海医学》创刊于1978年,是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市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上海医学》历任总编辑从第一届的董承琅教授、第二届的吴孟超院士、第三届的汤钊猷院士,到第四、五届的葛均波院士,都是德高望重的医学权威。在启动本届《上海医学》编委会换届工作程序后,编辑部依据编委通则中的各项规定,征求各方面意见,根据候选编委的学术水平、职业建树、所在学科(专业)等情况,以及候选编委平时对杂志工作的关心、支持情况,综合考虑后提出新一届编委会拟聘编委建议名单。在征求拟聘专家本人和所在单位意见,填写编委登记反馈表后,经上海市医学会审议通过,最终拟定《上海医学》第六届编委会名单,由第五届编委会总编辑葛均波院士出任名誉总编辑,聘请8位在各自学科有广泛影响力的第五届编委会成员为顾问,第六届编委会总编辑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担任,副总编辑和编委主要由上海市医学会相关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委员和上海市医师协会相关专科医师分会会长、委员等担任。同时,上海市医学会对于《上海医学》第五届编委会成员中由于年龄、身体状况或其他原因不再担任编委的专家予以表彰。

                                                          

3  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颜世洁教授主持会

陈赛娟院士为上海医学》第六届编委会名誉总编辑葛均波院士、总编辑樊嘉教授颁发聘书,之后陈赛娟院士、葛均波院士和樊嘉总编辑为第六届编委会副总编辑代表颁发聘书(图4)。

              

A:陈赛娟院士为名誉总编辑葛均波院士颁发聘书;B:陈赛娟院士为总编辑樊嘉教授颁发聘书;C:陈赛娟院士、葛均波院士和樊嘉总编辑为副总编辑代表颁发聘书,由左至右分别为葛均波院士、陈赛娟院士、钱菊英教授、狄文教授、于布为教授、秦新裕教授、王卫庆教授、丁小强教授和樊嘉教授 
    

4  颁发聘书

上海市医学会编辑部冯缨主任对《上海医学》编辑部工作情况作了总结和汇报。自2009年起,《上海医学》启用网上远程审稿系统,实现了作者、编辑和专家一体化的在线协作模式,每年有1 000余篇的来稿量和200余篇的刊稿数,自由来稿刊稿率保持在20%左右。在第五届编委会成员和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医学》近3年的核心影响因子均保持在0.4以上,且呈逐年提高的趋势,但目前仍处于医学综合性期刊的中游水平,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希望新组建的第六届编委会专家能够认真履行编委职责,在把控杂志学术水平的同时及时审阅稿件,并积极撰稿和组稿以支持《上海医学》的工作。

葛均波院士作《上海医学》第五届编委会工作总结(图5)。葛均波院士表示,近年来受网络媒体的冲击,纸质杂志的发展确实受到了影响,但目前《上海医学》杂志还是得到了业界的肯定,这与各位编委对杂志工作的支持、帮助和包容息息相关,尤其要感谢于布为教授为《上海医学》杂志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希望新一届总编辑樊嘉教授能够将杂志越办越好。

                                             

5  葛均波院士做第五届编委会工作总结

樊嘉教授做《上海医学》第六届编委会工作展望(图6)。樊嘉教授首先向所有支持杂志发展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衷心感谢,向新上任的第六届编委会全体成员表示诚挚祝贺。在大量优质稿件外流,国内中华医学会系列、医科大学学报等综合性期刊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下,作为《上海医学》新任总编辑,樊教授深感责任重大,但他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他有信心与新一届编委会成员一起迎难而上,继续促进《上海医学》的创新发展,立志打造精品科技期刊。樊教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新一届编委会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和部署。第一,传承优良传统,吸引优质稿源。“内容为王”,优秀的稿件是期刊质量的根本保证。《上海医学》在多年办刊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吸引优质稿源的传统,新一届编委会将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跟医学前沿,借助上海地区医学学科的发展优势,加强“精准医学”“转化医学”“多学科综合治疗”等热点专题的策划组稿,以吸引更多的生命科学和医学专家投稿,进一步扩大优秀稿件的来源。第二,坚守科研诚信,严惩学术不端。科研诚信是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基本品格和道德规范,也是科技期刊的底线和生命线。《上海医学》在办刊过程中将继续严把科研诚信关,对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零容忍,以维护学术环境的纯洁性。第三,创新驱动发展,融合提升影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解决难题、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今后,《上海医学》将贯彻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改革办刊模式,尝试开展医院、研究所联合办刊等多渠道办刊策略,实现期刊转型发展;对期刊进行精准定位,与同类期刊差异化竞争,谋求共同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紧跟形势,借助微博、微信、视频、可视化等新媒体技术,创新医学期刊传播模式,打造论文开放获取平台,实现《上海医学》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发展,提升期刊论文关注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杂志的国际展示度。第四,加强编委协作,打造精品期刊。《上海医学》杂志编委会成员均是上海医学界各专业的领军人物和杰出代表,是上海最好的医学专家资源。要发挥这一专家优势,《上海医学》将进一步落实每位编委的主体责任,支持和鼓励各专业编委积极写稿、组稿、投稿,继续执行主编负责制度、精准策划组稿,以青年编委、通讯编委、特邀编委等多种形式吸引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和学者参与期刊出版,逐步扩大作者、读者群体,切实提高杂志的学术影响力。

 

6  樊嘉教授做第六届编委会工作展望

在樊嘉教授的工作展望后,与会编委纷纷就如何办好《上海医学》杂志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图7)。中山医院肾内科丁小强教授提出,现在临床专科越分越细,杂志应进行多学科结合的临床研究和病例讨论类论文的组稿工作,并建议组织各亚专科医师撰写专科方面的新进展。中山医院普外科秦新裕教授建议,《上海医学》作为综合性医学期刊,应当与时俱进,依靠上海的专家资源,并与广大医师的需求相结合,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作为《上海医学》资深顾问的华山医院普外科蔡端教授表示,《上海医学》的受众是广大的临床医师,他们除了日常工作外,还必须参加教学、规范化培训、社区教育等工作,因此建议杂志新增医师考试方面的内容,如开辟教育版块等,以增强杂志的吸引力。瑞金医院麻醉科于布为教授建议杂志刊发学术争鸣方面的内容,希望各科编委都来努力,一起将《上海医学》越办越好。长海医院消化科杜奕奇教授提出近年来消化学科发展较快,微创、肝病都是现今的研究热点,他愿意在消化领域为《上海医学》做出更多贡献。

            

A:副总编辑丁小强教授;B:副总编辑秦新裕教授;C:顾问蔡端教授;D:副总编辑于布为教授;E:编委杜奕奇教授

7  参会专家踊跃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颜世洁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相信在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上海市医学会的鼎力支持下,在新一届编委会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在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努力协作下,《上海医学》将继续坚持学术上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谨性,立足上海,服务华夏,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